肠痉挛是最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,主要表现为儿童突发腹痛,主要患病人群是从婴儿到学龄儿童。儿童腹痛的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。很多新手妈妈认为婴儿肠痉挛是一种病,是婴幼儿的常见症状,其主要特征是小儿突然腹痛。但是很多妈妈忽略了宝宝在哭闹不停的时候有可能是肠痉挛发作了,有些新手妈妈不了解肠痉挛的症状和护理方法,往往让宝宝要经历更多的痛苦。下面八宝网的小编为大家分析肠痉挛的症状及护理措施,减轻宝宝的痛苦。
宝宝会出现哭闹不止、难以安抚的现象,可伴有面颊潮红、双下肢打滚、蜷缩等。哭闹时脸部潮红,腹部胀大、紧张,双腿向上蜷曲。但没有发烧、腹泻或呕吐症状。
腹痛的位置不固定。家长用手轻轻按压腹部,没有固定的压痛点,有时还能触摸到呈条状的痉挛性肠管。腹部检查多表现为腹部隆起,但无腹肌紧张(腹部全部柔软松弛)。
阵发性腹痛每隔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发作一次,每次持续约 3 到 5 分钟,可反复发作。腹痛发生时宝宝会哭闹、烦躁,但非疼痛期宝宝精神状态良好,可以正常进食。并可因孩子排气或排便而终止。
宝宝肠痉挛有哪些表现?如果宝宝一直哭闹不止,家长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,检查是否有肠套叠、肠梗阻、急腹症等腹痛病症,千万不要随意给宝宝用药来掩盖病情,以免耽误治疗,造成生命危险。
1. 肠痉挛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,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、体质状况有关,如对牛奶或某些食物过敏等。
2. 引发肠痉挛的诱因较多,如上呼吸道感染、局部受凉、暴饮暴食、大量进食生冷食物、婴儿喂养过饱、奶中糖分过多引起肠胀气等。
3. 饥饿、消化不良、肠道寄生毒素刺激、腹部外伤、肠道或腹腔感染、肠粘连、发热、过敏等,因胃肠道蠕动加快或受到刺激易发生肠痉挛;以及运动时的腹痛,人们常称之为 "胀气"。
小婴儿肠痉挛发作时,主要表现为:
阵发性腹痛,每次疼痛间隔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发作一次,每次持续时间约3~5分钟不等,可反复发作。
腹痛的部位不固定。家长用手轻轻按压腹部,无固定压痛点,有时可触及条索状痉挛性肠管。腹部检查大多显示腹部隆起,腹肌无张力(肚皮都是软的、松软的)。
婴儿会持续哭闹,无法安抚,可能伴有面颊潮红、翻身和双下肢蜷曲。哭闹时脸部潮红,腹部膨胀紧张,双腿向上蜷曲。但没有发烧、腹泻或呕吐症状。
腹痛时,孩子会哭闹、烦躁,但在非疼痛期精神状态良好,可以正常进食。并可因孩子排气或排便而终止。
现在的孩子大多很喜欢吃油炸食品,这些高热量、高蛋白的食物不能被完全消化。另外,现在的孩子除了正常的一日三餐外,水果和冷饮吃得越来越多。经常摄入过多冷冻食品,会刺激消化道,导致肠痉挛,引起反复胃痛。
一项调查显示,在儿童消化道疾病中,肠痉挛和大便干燥比腹泻更常见。
一项调查显示,在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中,肠痉挛和大便干燥比腹泻更常见。同时还表现出舌苔厚、湿热等症状。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孩子吃得太好了,营养过剩,所以内热大,不利消化。那么,如何护理婴儿肠痉挛呢?
首先要给孩子安慰,摇晃孩子,减少环境噪音,用热水袋捂住孩子的腹部;支持和照顾父母;可以服用中药或二甲硅油。有些中草药有解痉作用,服用中草药 7 天后,肠痉挛有所改善,但夜醒次数并未减少。
其次,母乳喂养的母亲不要食用牛奶、奶制品、鱼和鸡蛋;人工喂养的儿童服用豆奶或水解酪蛋白奶粉可明显改善婴儿肠痉挛。对于 CMPI 引起的肠痉挛患儿,去除牛奶蛋白,代之以豆奶或水解蛋白,71%-88% 的患儿症状得到改善。
如何护理婴儿肠痉挛?医生建议,家长一定要均衡营养、平衡膳食。尽量少吃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的食物和冷冻食品。适量进食,避免胀气和肠胀气,保护消化道,预防疾病发生。
热敷
缓解肠痉挛引起的疼痛最快、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热毛巾直接敷在患处,这样可以迅速温暖肠胃,缓解痉挛和疼痛。
搓手
家长可将两手互相搓热,待手掌发热后,直接用手掌在孩子腹部轻轻拍打,手掌发热可祛寒止痛,搓揉腹部可使孩子解痉止痛。
喝姜茶
取几片生姜,用谁煮一会儿,然后放点红糖给孩子服下,这样可以祛寒止痛,可以治疗孩子因肠寒引起的痉挛性腹痛。
预防方法
忌食生冷食物,避免腹部着凉,还要注意不要让孩子暴饮暴食,尤其是晚上不要吃得太饱。
温馨提示
1. 人工喂养的宝宝最初应少量多餐进食
浓度比例适当,逐渐增加奶量和浓度,做到定时定量喂养,有利于胃肠蠕动的成熟和消化液的分泌。
2. 母乳喂养的妈妈应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。
一些易产气、辛辣、酒类、咖啡等刺激性食物,其在母体内的代谢产物会通过乳汁进入宝宝体内体内,它们对宝宝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都会产生不良刺激。
3. 喂奶时最好把宝宝抱起来,放在头高脚低的位置
保持奶瓶与宝宝下颌形成 30-40 度左右的角度比较合适,奶嘴孔不要太大也不要太热。